巴黎奥运会助力中国与拉美国家的体育交流

巴黎奥运会助力中国与拉美国家的体育交流

2024-07-29

作者:容晓岚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字体放大字体放小

微信公众号

— 分享 —

链接已复制

2024年7月26日,四年一度的奥运会在法国巴黎燃起圣火。这场全世界最高水平的体育盛会点燃了全球人民对竞技体育的热情。逾万名运动员在巴黎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用行动诠释“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体育精神。

竞技体育作为一种全球性的语言和文化载体,能够跨越语言、种族和国界的障碍,为世界人民搭建友谊的桥梁。而体育外交作为一种“柔性外交”的手段,在促进国家间政治关系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通过举办和参与体育赛事、体育合作项目、体育人才交流等方式,中国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政府、体育组织、运动员和教练员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与合作,为密切中拉关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拉美面孔助力中国体育代表团征战巴黎奥运会

7月13日,第3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北京正式成立。代表团由716人组成,其中运动员405人,工作人员311人,共参加30大项42个分项236个小项的比赛。外籍工作人员共42人,其中不乏来自拉丁美洲国家的教练员。

古巴是世界拳击强国,以其快速优雅的技术闻名。在奥运会的历史上,古巴共获得34枚拳击金牌,仅次于美国。巴黎奥运周期,中国拳击队聘请了以劳尔·安赫尔·费尔南德斯·里兰萨为核心的古巴教练团队,从训练理念到方式手段对中国运动员的技战术进行了细化与强化。古巴外教的到来使中国拳击队更具国际视野,能更好地按照国际标准发展。杭州亚运会拳击女子50公斤级冠军、中国选手吴愉表示,经验丰富的劳尔让其打法“中西合璧”,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已集齐世锦赛、亚运会、全锦赛、军运会等一系列冠军的吴愉正在劳尔团队的指导下,为冲击奥运最高荣誉而努力备战。

中国女子沙滩排球队主教练是巴西“金牌教练”里卡多·库尼亚·德·弗雷塔斯。巴西人为中国女子沙排的训练带来了新的变化。中国沙排队员夏欣怡在采访中表示,里卡多在训练中非常注重细节,对出球质量和战术意图的要求很高。此外,外教团队配备先进的训练器械,从技术训练到体能训练都保证大数据检测,使训练更精准、更科学。

而新兴的极限运动——自由式小轮车项目于2017年才在中国正式开展起来。世界极限运动会(X Games)五金得主、激浪巡回赛(Dew Tour)六金得主、东京奥运会该项目银牌得主、委内瑞拉“传奇车手”丹尼尔·德尔斯于2023年被聘用为中国小轮车国家队教练。丹尼尔表示,“我真的很想看到中国队的姑娘们赢得比赛,所以我需要在短期内把25年的经验倾囊相授”。得益于高水平外教的指导,中国的自由式小轮车水平在短短几年间突飞猛进,已跃居世界前列。在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站比赛中,丹尼尔的三名弟子孙思蓓、孙佳琪和邓雅文包揽了女子组的前三名。值得一提的是,丹尼尔除了以中国小轮车国家队教练的身份征战巴黎,他自己还将参加男子个人项目的比拼,继续书写他的奥林匹克故事。

除了上述三人以外,中国代表团阵中的拉美面孔还有花样游泳队教练员、巴西人塔瑞斯·坎帕·安娜以及同样来自巴西的滑板队教练罗德里戈·彼得森·赛萨里奥。他们都经历了从运动员到教练员的身份转变,拥有着丰富的比赛经验以及对项目独到的理解,从心理到技术层面为年轻的中国运动员保驾护航。

二、中国优势项目教练员助力拉美项目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周恩来总理重视中国体育的发展,并致力于将国际体育交往应用到中国外交上。1971年,他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来北京进行友好访问和交流,拉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序幕。“乒乓外交”是中国外交历史上一个关键节点。此后,中国重视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体育交流,不仅引入大批优秀的外籍教练指导国家队运动员科学提升技术,还积极推动中国优秀教练员“走出去”,促进中国优势项目在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发展。中国乒乓球队和中国跳水队是中国代表团中当之无愧的“梦之队”,已分别为国家摘得32枚和47枚奥运金牌。在这两个项目上,中国拥有着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以及最优秀的教练,但在拉丁美洲国家却并未被大众熟知。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开始向拉美国家输送优秀的教练员,帮助他们培养年轻的运动员,打造系统化的人才队伍。

中国国家乒乓球队教练任国强曾是现任国际乒联副主席、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北京队乒乓球总教练张雷以及乒乓球女单大满贯得主丁宁的教练。1991年至2002年,他远赴南美洲,担任智利乒乓球国家队总教练。在其任教期间,他培养了智利最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索菲亚,她曾囊括了拉美地区女团、女双、女单和混双冠军。索菲亚表示,“任教练是非常好的教练,我把他看做爸爸,我非常感谢他给了我最好的指导。”他帮助智利三次打进奥运会,并获得拉美6个参赛席位中的3个,共获得7次南美洲冠军和5次拉美冠军,创造了智利乒乓球的辉煌历史。任国强自学西班牙语,克服语言障碍,不仅能与智利的球员轻松沟通,还结交了许多拉美朋友,将乒乓球推广到拉美的更多国家,为90年代徐寅生竞选国际乒联主席积攒了不少拉美选票,被称为国乒的“拉美乒乓外交家”。在任国强等乒乓教练的支援下,乒乓球在拉丁美洲地区的影响力逐渐提升,近年来涌现出大批世界顶尖的乒乓球选手,比如世界排名第六的巴西球员雨果·卡尔德拉诺、世界排名第十一位的波多黎各球员阿德里安娜·迪亚兹、世界排名前二十的巴西球员高桥·布鲁纳等。

2003年,中国组建了一支36人的教练团队奔赴墨西哥开启援墨执教工作,教练团团长马进也从此开始书写属于她的墨西哥跳水传奇。初到墨西哥,马进苦学西班牙语,用肢体语言尝试与队员交流。她接手了墨西哥“跳水公主”保拉·埃斯皮诺萨和男弟子罗梅尔·帕切科,用精湛的技术和无微不至的关怀逐渐成为队员们共同的“马妈妈”。在她的指导下,埃斯皮诺萨和帕切科的成绩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埃斯皮诺萨和队友奥尔蒂斯获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双人10米跳台铜牌,次年她在罗马世锦赛女子单人10米台问鼎,一战成名。2016年巴西里约热内卢世界杯,帕切科获得男子单人3米板冠军,成为墨西哥首位男子跳水世界冠军,一跃成为全民偶像。在马进执教的二十余年间,她帮助墨西哥跳水队在各项国际赛事中共斩获240多块奖牌,成绩斐然。2012年11月,墨西哥政府授予马进“阿兹特克雄鹰”勋章,以表彰其为中墨体育文化交流作出的突出贡献,这是墨西哥政府向外国人授予的最高荣誉。

三、体育交流对中拉关系的积极影响

第一,增进相互了解与文化认同。体育赛事、运动员交流、教练员援教培训等活动,有助于中国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人民跨越语言障碍,密切交流合作,深入了解彼此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促进双方的文化认同和民心相通。中国将优秀的体育文化输出至拉美地区,比如乒乓球、中国武术等,让拉美人民接触与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优势项目;同时拉美地区的足球文化等也在中国广泛传播,美洲杯等赛事受到国人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喜爱,增进了中国民众对拉美文化的认识。竞技体育的热情推动双方的文化交流,有利于为中拉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第二,加强政治互信与合作。中国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建立了多层次的体育合作,双方政府、体育组织、企业、运动员和教练员之间关系密切。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大批运动员得到了外训的机会,国家级教练员由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中心外派至拉美各国执教,不仅促进了中拉双方竞技体育水平的提升,也为中拉政府之间的政治交往和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充分发挥“柔性外交”之作用。

第三,推动竞技合作与发展。中拉之间的体育交流与合作也为双方的竞技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一方面,体育赛事的举办和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中拉企业创造了广阔的合作空间。中国企业可以参与拉美地区体育场馆和设施的建设,为拉美体育事业发展提供技术与资金支持;而拉美的体育企业可以在中国拓展业务,推广足球等拉美优势体育项目的相关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体育旅游正在兴起。随着中拉体育交流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到拉美观看体育赛事;同时也有更多的拉美游客来到中国,促进双方旅游业和经济的增长。

第四,促进教育与人才交流。体育教育和人才培养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通过留学生交流、运动员外训、教练员互访、开展学术研讨和联合科研合作项目等,推动双方体育教育资源的共享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中拉双方可以共享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和训练方法,互相借鉴,共同促进体育竞技水平的提升。

第五,提升地区和全球影响力。通过参与和承办国际性的体育赛事以及提升国家代表队的大赛成绩,中拉双方可以在体育领域发出更多声音,展现自身的实力和形象,增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体育舞台上的话语权。中拉双方在体育领域以及在国际体育组织中的合作,能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树立榜样,推动全球体育事业的均衡发展,有利于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的国际体育秩序。

(作者单位: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王晏清】

社科推荐

跨学科聚焦人工智能多领域应用

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统一性特质

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夯实文化根基

虢国考古拓展两周历史文化研究新视域

热血为焰熔铸同一道抗战烽火